資料載入中,請稍後......
阿彌陀經 二十五圓通大弟子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修學。佛滅度後,供養舍利,然燈續明。以紫光金塗佛形像。
首頁
Click here 

人命在呼吸間
藉著生命的短暫與無常,得以用來開發如來藏。如此有限的人命,應當珍惜。開發如來藏,發菩提心,禪定般若其一,薰修彌陀其二。修持「南無阿彌陀佛」,簡捷、方便、妥當。
首頁
Click here 

泉池功德 授記文
若彼眾生 過浴此水 欲至足者 或欲冷者 溫者 其水一一隨眾生意 開神悅體 淨若無形 寶沙映澈 無深不照 微瀾徐迴 轉相灌注 波揚無量微妙音聲 或聞佛法僧聲
首頁
Click here 

同性戀業報 經文
以本不善惡業因故,於彼炎人,極生怖畏,走避而去,墮於嶮岸,下未至地,在於空中,有炎嘴烏,分分攫斲,令如芥子,尋復還合,然後到地。既到地已,彼地復有炎口野干,而噉食之,唯有骨在。
首頁
Click here 

阿彌陀經 03 三淨業
《觀無量壽經》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一、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首頁
Click here 

隨喜功德
佛告阿難: 若有眾生以至誠心念佛功德,乃至一花散於空中,於未來世,當得釋天王、梵天王、轉輪聖王,於其福報亦不能盡;以其善根福報邊際不可盡故,要當入般涅槃。《大悲經》
首頁
Click here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五逆,指弒母、弒父、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項重罪。佛十八願提到的五逆十惡 指罪狀之持續狀態。觀經十六觀下下品 五逆重罪 亦得往生 其關健是大善知識的助緣之下,感應道交。
首頁
Click here 

喫茶去
師問僧: 曾到此間? 曰: 曾到。師曰: 喫茶去。又問僧: 曾到此間? 僧曰: 不曾到。師曰: 喫茶去。後院主問: 何以曾到也云喫茶去 不曾到也云喫茶去? 師曰: 喫茶去!
首頁
Click here 

五十六億七千萬歲
《彌勒下生經》佛告舍利弗:彌勒上生兜率天後,當四大海水逐漸減少到三千由旬,大地平坦如鏡,樹高三十里,人身高十六丈,壽命高達八萬四千歲時,彌勒佛下生人間,出家學道,在龍華樹下,成就正等正覺。
捨命念佛 佛必不捨
宋朝 瑩珂法師 破戒怕墮地獄 懺悔發願 念佛三天三夜 夢見阿彌陀佛告訴他 還有十年陽壽 命終會來接引。瑩珂要求 十年壽命不要 盼即刻往生 免再造業。佛允三日 接引往生。
3455168
Click here 

人壽十歲身高一乍手
大迦葉雞足山入定,直到彌勒佛降世之時,親自把釋迦牟尼佛的衣缽交給彌勒佛。阿難告訴阿闍世王,大迦葉以神力護持色身,直至彌勒佛及九十六千萬弟子圍繞來至此處,尊者色身將現於彌勒佛諸弟子前。
三大阿僧祇劫
「三大阿僧祇劫」喻修行成佛之年時。菩薩五十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共四十位,為第一阿僧祇劫。十地之初地到七地,為第二阿僧祇劫。十地之八地到十地,為第三阿僧祇劫。第十地是圓滿佛果
三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尼采,大白天提著燈,大街小巷找不到上帝。阿含經云 "此滅故彼滅" 。內心沒有的,心外也不會有。而內心已經有的,也未必找得到。慧可說 "覓心了不可得"。達摩: 我已經幫你安了。
首頁
Click here 

一米勝須彌
佛陀開示:「無二之性,即是實性。稻穗經過播種、灌溉、施肥、到收割。累積了心量與辛勞才能成就一粒米。它所蘊含的功德是無量的,正如同那件褲子是貧苦夫婦唯一的財物、全部的家當,它所包藏的心量也是無限的。
首頁
Click here 

楞嚴咒心讀音
塔締阿陀。(←起頭語僅念一次,以下重復唸) 嗡姆。阿那雷。阿那雷。維夏嗲。維夏嗲。維也啦。哇迦啦。達雷。班達班達尼。哇迦啦啪尼。啪特。虎姆。特隆姆。啪特。殊哇哈。
首頁
Click here 

虛妄中守住一份純真
總是叮嚀老友,務必放下萬緣,一心念佛。現世業報事小。墮入三途,萬劫難復事大。持續造業,持齋供養起不了作用。如果不再造業,一心念佛,必能往生極樂,免墮三途。成佛之後,重返娑婆,殘緣示現。善莫大焉。
首頁
Click here 

十大弟子菩薩圓通法門
阿彌陀經 經首之大阿羅漢弟子 舍利弗 眼識圓通 智慧第一 代佛說法 內財佈施 先佛涅槃 。目腱連 識大圓通 神通第一 于蘭盆經緣起 渡母離餓鬼道 死於亂石 。迦 葉 法塵圓通 頭陀第一 初祖 佛分半座 印心 集結經論 雞足山
首頁
Click here 

龍樹菩薩
佛授記 佛滅度七百年後,有龍樹菩薩來到人間宣揚佛法。《摩訶摩耶經》正法於此,便就滅盡。。。七百歲已,有比丘名曰龍樹,善說法要,滅邪見幢,燃正法炬。《入楞伽經》於我滅度後,南天竺大國,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住歡喜地,為人說法,能破有無見,往生安樂國。
首頁
Click here 

善根
有人來出家。佛云 此人無量劫前是柴夫 山上遇到一隻老虎 急忙爬到樹上 喊了一聲南無佛。今日機緣成熟 特來出家。阿羅漢弟子神通觀察此人善根尚未具足 佛的大圓鏡智見一切義。能生善法之為善根。出家是善法 善根已然具足。大智度論: 無有三毒。厭離三界、無恚三苦、了知諸法
首頁
Click here 

蕅益大師
蕅益大師 蓮宗九祖。是天台宗一位大成就者 通禪宗 華嚴宗 法相宗。大師五十六歲大病發作 痛烈尤巨 長日無法坐臥進食。不怨天尤人 不疑因果。唯稱佛名 求生淨土。大師記下當時的念佛心境
首頁
Click here 

六字名號大名師
"南無阿彌陀佛" 就是最好的開示 這六個字就是大名師 是正因正緣。佛比喻聞法之正因正緣值相遇 比從兜率天降下一粒芥子投針鋒還難。南無阿彌陀佛 是針尖上的一粒芥子。此六字一直伴着衆生的慧命。
首頁
Click here 

眾生離苦登彼岸
"苦"字在臉上 時刻提醒我們諸行無常。心無內外 眾生亦無你我。觀世音言 與十方如來同一慈力 與十方眾生同一悲仰。牢記初哀 為眾生慧命找出口 為眾生傳遞如來妙音。
首頁
Click here 

憶佛念佛憶亡母
媽臥床10年的身教 給了我無比珍貴的人生歷練。苦空無常 生老病死 都是愛 都是學習。望著媽的端祥容貌 我高唱着佛號 莊嚴佛恩母恩 感受彌陀慈力灌頂。會牢牢記住媽的約定 我走的時侯 媽一定會來接我。同生極樂國。
首頁
Click here 

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 經兆載永劫 發四十八願 滿足因行成佛 號阿彌陀 國名極樂。梵文原意: 「阿彌陀」是無量光壽。「佛」是覺者。佛的本願,念佛人往生極樂國,每個人都是無量光壽覺者,與阿彌陀佛沒有兩樣
首頁
Click here 

楞嚴經 楞嚴咒心
楞嚴經乃龍樹菩薩自龍宮取得。昔日國王專用盡止外流。有心人設法將此經引渡到中國,屢次失敗。天台宗智者大師設拜經台,歷18年還是無法親睹此經。最後由印度高僧東渡中國,誦出此經付譯。實值武則天「開經偈」之後。願解如來真實意,盡在此經。
首頁
Click here 

菩提無住譜妙心
佛本無心 此之謂妙心 為衆生故。佛云 國人有大願為菩薩者 我以威力 令彼教化一切衆生。深受感動。眼前遍處皆淨土 花草無不佛法僧。長年妙音禪修 悟得卍騰心法 自譜妙心 為衆生釋疑業力 調適業力 佈達佛的智慧 是餘生志業。
首頁
Click here 

聞性已然梵音起
常年妙音禪修 佛號遍處 經常聽到耳根傳來優美樂曲 鳥鳴水流亦然。初聞之時 曾記下一首阿彌陀佛童歌 供養村民。海邊山下 月琴伴奏 彌陀念彌陀 風火家人 無比溫馨。成立兒童唱佛會 是餘生志業。
首頁
Click here 

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 經兆載永劫 發四十八願 滿足因行成佛 號阿彌陀 國名極樂。梵文原意: 「阿彌陀」是無量光壽。「佛」是覺者。佛的本願,念佛人往生極樂國,每個人都是無量光壽覺者,與阿彌陀佛沒有兩樣
首頁
Click here 

夢裡放生消宿業
某日夜夢飼養鳥群 出家師父示我 將鳥隻放在掌上 小鳥展翅之前會先登腿 只要把手掌放低 鳥兒就無法飛離掌心。我把籠裡的小鳥一隻一隻拿出來試 小鳥也就一隻一隻的飛走了。
首頁
Click here 

聞香落淚衣毛起
昔日病重命危 善知識勸導念佛求生極樂淨土 不是信與不信的問題 而是沒有其他的方法了。半年後病情開始好轉 聞到奇特淨潔香味 歷久不去 不自禁落下了眼淚。向師父等分享念佛心得時 衣毛為之豎起。
首頁
Click here 

通身靠倒百病除
通身靠倒 精進念佛 與佛同願 與聖同行 唯此一途。不到一年 病情痊癒。不少人問我,我的病是如何好的? 西方人都會說: God knows.(天曉得)。我只能告訴他們,我這一年來的起居作息,日間公園繞佛,晚間睡前念佛,清晨三點靜坐念佛。通身靠倒「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
首頁
Click here 

懺悔業障訴彌陀
看了廣欽和尚開示錄 不畏生死一心向道的精神 才是真正的懺悔業障。廣欽和尚 只念南無阿彌陀佛 臨終前 一句總頌 一句無來也無去 無代誌 銘刻在心。勉勵自己向道 從懺悔業障開始 餘生歸命南無阿彌陀佛。
首頁
Click here 

佛不問自說經
佛說阿彌陀經
佛在祇園,與比丘菩薩諸天大眾俱。無問自說,告舍利弗:稱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依正功德,勸人發願求生。但以執持名號為行。復引六方各恆沙佛,出廣長舌,勸信流通。今時叢席皆奉之為晚課。真救世神寶,圓頓上乘也。
佛在祇園,與比丘菩薩諸天大眾俱。無問自說,告舍利弗:稱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依正功德,勸人發願求生。但以執持名號為行。復引六方各恆沙佛,出廣長舌,勸信流通。今時叢席皆奉之為晚課。真救世神寶,圓頓上乘也。
首頁
Click here 

造物主與佛的對話
佛涅槃前 問造物主大梵天王12個問題。造物主無法作答 坦言自己無智邪見。 造物主反問佛 所有世界 一切眾生 是誰所作 是誰所化? 佛言: 所有世界是業所作 是業所化 一切眾生 是業所作 是業所化 業力所生。有業、有法、和合因緣。故有眾生。
首頁
Click here 

虛妄中守住純真
總是叮嚀老友,務必放下萬緣,一心念佛。現世業報事小。墮入三途,萬劫難復事大。持續造業,持齋供養起不了作用。如果不再造業,一心念佛,必能往生極樂,免墮三途。成佛之後,重返娑婆,殘緣示現。善莫大焉。
首頁
Click here 

當下最美 I see what you do not see
一位小朋友毫不猶疑舉手說: 「我見過耶穌」。
牧師很驚訝的問: 「在那裡見過?」
小朋友: 「我手上這張卡片上就有啊」
心的距離,比轉個圈的撞見還短。當下最美。
牧師很驚訝的問: 「在那裡見過?」
小朋友: 「我手上這張卡片上就有啊」
心的距離,比轉個圈的撞見還短。當下最美。
首頁
Click here 

打鐵人手上的疤痕
有三個年青人同時去拜師學習打鐵。他們都很認真的學。不到一年,相當自滿,認為已學無可學,於是他們向師父表白,要求提前畢業。師父告訴他們,還有一樣非常重要的秘訣,必須等到三年期滿才能傳授。
首頁
Click here 

背姑娘過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
過了些時日,徒弟一直悶在心裡,終於提起勇氣問師父:「出家人勿近女色,師父那天背著姑娘過河,是否有違佛門清規?」師父說:「我背著姑娘,早就已經放下。你沒有背她,為何到現在還放不下?」
過了些時日,徒弟一直悶在心裡,終於提起勇氣問師父:「出家人勿近女色,師父那天背著姑娘過河,是否有違佛門清規?」師父說:「我背著姑娘,早就已經放下。你沒有背她,為何到現在還放不下?」
首頁
Click here 

寒山拾得
寒山問: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 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首頁
Click here 

一業一菩提
一心攬萬法,一念動三千。五口一處心,三點一撇勾。
短緣滋善根,廣緣是菩提。無佛魔是佛,佛在魔也佛。
自本一一切,體性皆如如。此身乃方便,何來生與滅。
菩提遍虛空,無物不說法。一沙一如來,一塵一大千。
起心動念處,消業從根除。此念不當生,消念待何時。
一念萬里雲,善悪輪迴因。無處不說法,當來兩處息。
短緣滋善根,廣緣是菩提。無佛魔是佛,佛在魔也佛。
自本一一切,體性皆如如。此身乃方便,何來生與滅。
菩提遍虛空,無物不說法。一沙一如來,一塵一大千。
起心動念處,消業從根除。此念不當生,消念待何時。
一念萬里雲,善悪輪迴因。無處不說法,當來兩處息。
首頁
Click here 

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舍,舍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苦惱。
首頁
Click here 

明心見性
從妄心裡找到真心,而無真妄,即現真如本性。六祖聞金剛經見性,是頓悟。「見性」指引出現在涅槃經。經由返照或禪定兩種方式,得以見性。返照依順逆觀十二因緣。禪定依三十七道品、守無上戒。成佛須具足根本智、後得智,圓滿華嚴十地。
首頁
Click here 

四禪八定
〔色界四禪〕或色界四定。
初禪 無憂無欲。消除種種煩惱慾念。
二禪 外喜。無觀無覺、不尋不伺。禪悅生起,心靈洞徹。
三禪 內樂。心平氣和,心中流出綿綿妙樂。
四禪 安穩。心靈湛然,寂靜如明鏡離垢,照見萬事萬物。
初禪 無憂無欲。消除種種煩惱慾念。
二禪 外喜。無觀無覺、不尋不伺。禪悅生起,心靈洞徹。
三禪 內樂。心平氣和,心中流出綿綿妙樂。
四禪 安穩。心靈湛然,寂靜如明鏡離垢,照見萬事萬物。
首頁
Click here 

十二部經
〔長行〕以散文直說,不限字句,說文種類長,故名長行。
〔重頌〕宣說於前,再以偈頌結於後,故名重頌。
〔孤起〕不依前面說文的意義,單獨發起的偈頌。
〔因緣〕見佛聞法,或佛說法教化的因緣。
〔本事〕佛說各弟子過去世的因緣。
〔重頌〕宣說於前,再以偈頌結於後,故名重頌。
〔孤起〕不依前面說文的意義,單獨發起的偈頌。
〔因緣〕見佛聞法,或佛說法教化的因緣。
〔本事〕佛說各弟子過去世的因緣。
首頁
Click here 

念佛三昧 vs 禪定般若
輪轉六道容易造業,隨時都會退轉。出離也好,究竟也好。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示淨土捷徑。六百萬年之頃,彌勒佛降世龍華三會。此間。人壽十歲,身高一乍手。生老病死。罪福因緣。善知識是唯一關鍵。
首頁
Click here 

三十七道品
(長阿含經) 我以此法,自身作證,成最正覺。謂四念處、四意斷、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支、賢聖八道。汝等宜當於此法中,和同敬順,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
首頁
Click here 

佛重要說法年程表
29歲 出家。
35歲 成道。鹿野苑為憍陳如等五人說四諦法。
36歲 王舍城為國王說法。王舍城長者奉獻精舍。
37歲 像頭山為龍王鬼神說法。
38歲 舍利弗和目犍連歸依。迦葉歸依。1250大阿羅漢具。
39歲 制定淫戒。
40歲 制定盜戒、殺戒、妄語戒。為父王說法。為僧眾說《殃掘摩羅經》。
35歲 成道。鹿野苑為憍陳如等五人說四諦法。
36歲 王舍城為國王說法。王舍城長者奉獻精舍。
37歲 像頭山為龍王鬼神說法。
38歲 舍利弗和目犍連歸依。迦葉歸依。1250大阿羅漢具。
39歲 制定淫戒。
40歲 制定盜戒、殺戒、妄語戒。為父王說法。為僧眾說《殃掘摩羅經》。
首頁
Click here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 條目
楞嚴經菩薩聲聞證悟之二十五種方法。
佛圓明、菩薩圓通、天人鬼道神通。圓通,圓滿融通。
二十五。即: 六塵、六根、六識、七大。
01音聲,憍陳那等聲塵圓通。
02色因,優波尼沙陀比丘色塵圓通。
佛圓明、菩薩圓通、天人鬼道神通。圓通,圓滿融通。
二十五。即: 六塵、六根、六識、七大。
01音聲,憍陳那等聲塵圓通。
02色因,優波尼沙陀比丘色塵圓通。
首頁
Click here 

迦旃延梵文偈
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
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
被無明所染的謂之愚者
能滅諸煩惱的謂之智人
修道除貪瞋痴即離垢穢
能完成戒定慧即證湼槃
有我法執着者沉溺在生死海裏
證緣起法性者逍遙於解脫國中
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
被無明所染的謂之愚者
能滅諸煩惱的謂之智人
修道除貪瞋痴即離垢穢
能完成戒定慧即證湼槃
有我法執着者沉溺在生死海裏
證緣起法性者逍遙於解脫國中
首頁
Click here 

悟達國師 人面瘡
人面瘡說:你既然讀過,應該知道袁盎殺晁錯的事。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錯就是我。當時你向皇帝進言,害我被腰斬。此深仇大恨,我累世都在找機會報復。但十世以來,你一直是深修的僧人,我苦無報仇的機會。這次因為你座上皇上御賜的香壇寶座,起了名利我慢之心,我才有機會乘虛而入,抱復尋仇。
首頁
Click here 

生公說法 頑石點頭
道生和尚被逐出寺院之時,於蘇州虎丘山,聚石為徒,
對石眾講到「一闡提皆具佛性」時,問石眾:「我所說的
法是否契合佛心呢?」石眾都為之點頭。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因而傳開。比喻對頑固之人
感化之深,令之折服。
對石眾講到「一闡提皆具佛性」時,問石眾:「我所說的
法是否契合佛心呢?」石眾都為之點頭。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因而傳開。比喻對頑固之人
感化之深,令之折服。
首頁
Click here 

光目女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地藏菩薩本願經 光目女大願》
首頁
Click here 

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
五識轉為「所作智」,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
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而第八識轉為「大圓鏡智」。
此四智即是一切種智。前七識有情,第八識無情。
共同成就佛地一切種智,亦名「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佛化身菩薩渡眾,也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而第八識轉為「大圓鏡智」。
此四智即是一切種智。前七識有情,第八識無情。
共同成就佛地一切種智,亦名「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佛化身菩薩渡眾,也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首頁
Click here 

三千大千世界
如日遊行,照諸世界,乃至千日千月,照千世界…
千須彌山…千閻浮提…千三十三天…千兜率天。。。
是名小千世界。《雜阿含經》
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
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大智度論》
千須彌山…千閻浮提…千三十三天…千兜率天。。。
是名小千世界。《雜阿含經》
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
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大智度論》
首頁
Click here 

鸚鵡的心法妙傳
有一天婦人回到家的時候,鸚鵡突然改口向婦人說「阿彌陀佛」,婦人也很驚喜的回應一聲「阿彌陀佛」。天天如此,婦人也就習慣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就是那麼簡單、自然。
首頁
Click here 

廣長舌相
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南西北下上諸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首頁
Click here 

阿彌陀經大阿羅漢圓通法要
摘自楞嚴經二十五圓通。
六塵 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根 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識 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七大 指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見大、識大
六塵 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根 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識 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七大 指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見大、識大
淨土年譜
佛授記:《楞伽經》於南天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乘,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摩訶摩耶經》有比丘名曰龍樹,善說法要,滅邪見幢,燃正法炬。
首頁
Click here 

針尖上的芥子
佛法難聞,如兜率天掉下一粒芥子,剛好停在針尖上。「南無阿彌陀佛」無異是針尖上的那一粒芥子。無關宗教信仰、時節久近、禍福多寡。信願稱念,佛必來迎。確保善終,授證如來。
首頁
Click here 

念佛人有沒有中陰身
神識等同一般所說的靈魂。中陰身是介於死亡後投胎前之間的中繼生命。神識離一分,中陰生一分。中陰身生成後,每7日內死亡一次,最多不會超過七次,總計七七49天。
首頁
Click here 

觀無量壽經 緣起
佛授記「阿闍世從文殊懺悔,得柔順忍。命終,入賓吒羅地獄,即入即出,生上方佛土,得無生忍。彌勒出時,復來此界,名不動菩薩,後當作佛,號淨界如來。」《普超經》
首頁
Click here 

寶髻如來 護生咒
我先曾於空閒林處,見一苾芻讀大乘經,說十二緣生甚深法要。又經中說,若有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寶髻如來名者,即生天上。我今當為是十千魚,演說甚深十二緣起,亦當稱說寶髻佛名。然贍部洲,有二種人:一者深信大乘,二者不信毀呰,亦當為彼增長信心。《金光明最勝王經》
中陰身 vs 念佛人
上品上生。自見其身乘金剛臺。(具足三心、讀誦大乘、修行六念) 上品中生。自見坐紫金臺。(善解義趣、心不驚動) 上品下生。自見身坐金蓮華。(不謗大乘、發無上道心) 中品上生。自見己身坐蓮華臺。(修行諸戒、不造五逆) 中品中生。自聞空中有聲。(持具足戒、威儀無缺)
首頁
Click here 

袁了凡 改造命運
了凡四訓包括四個章節:一、立命之學 - 命運可以靠自己創造。二、改過之法 - 從小過開始改起。三、積善之方 - 隂德重於陽善。四、謙德之效 - 修慧重於修福。
首頁
Click 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