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舍,舍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苦惱。
首頁
Click here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阿含經)
十二因緣 (法華經) 依排列次序如下:
〔無明〕習氣、煩惱、貪瞋癡。
〔行〕意識與行為
〔識〕投胎之業識
〔名色〕業識入胎時的胎形
〔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的入口
〔觸〕六根接觸了外境
〔受〕接觸外境產生的感受
〔愛〕貪著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心理活動
〔取〕對於自己的喜愛與貪欲,起了執著不捨之心
〔有〕愛取欲望等造作種種有漏之生死因素
〔生〕今生生死業因,成了再度出生的業果
〔老死〕五蘊身心又將衰老死亡
《法華經》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舍,舍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腦滅。
「順生門」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還滅門」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
逆向運轉,即可滅苦,斷絕生死。
苦集滅道,將苦因滅除而成道解脫。
南無阿彌陀佛
兩兩之家
佛的智慧哲學 補充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