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载入中,请稍后......
阿弥陀经 二十五圆通大弟子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
首页
Click here 

人命在呼吸间
藉著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得以用来开发如来藏。如此有限的人命,应当珍惜。开发如来藏,发菩提心,禅定般若其一,薰修弥陀其二。修持「南无阿弥陀佛」,简捷、方便、妥当。
首页
Click here 

泉池功德 授记文
若彼众生 过浴此水 欲至足者 或欲冷者 温者 其水一一随众生意 开神悦体 净若无形 宝沙映澈 无深不照 微澜徐回 转相灌注 波扬无量微妙音声 或闻佛法僧声
首页
Click here 

同性恋业报 经文
以本不善恶业因故,於彼炎人,极生怖畏,走避而去,堕於嶮岸,下未至地,在於空中,有炎嘴乌,分分攫斲,令如芥子,寻复还合,然后到地。既到地已,彼地复有炎口野干,而噉食之,唯有骨在。
首页
Click here 

阿弥陀经 03 三净业
《观无量寿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 修十善业
二、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 不犯威仪
三、发菩提心 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 劝进行者
一、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 修十善业
二、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 不犯威仪
三、发菩提心 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 劝进行者
首页
Click here 

随喜功德
佛告阿难: 若有众生以至诚心念佛功德,乃至一花散於空中,於未来世,当得释天王、梵天王、转轮圣王,於其福报亦不能尽;以其善根福报边际不可尽故,要当入般涅盘。《大悲经》
首页
Click here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五逆,指弑母、弑父、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项重罪。佛十八愿提到的五逆十恶 指罪状之持续状态。观经十六观下下品 五逆重罪 亦得往生 其关健是大善知识的助缘之下,感应道交。
首页
Click here 

吃茶去
师问僧: 曾到此间? 曰: 曾到。师曰: 吃茶去。又问僧: 曾到此间? 僧曰: 不曾到。师曰: 吃茶去。后院主问: 何以曾到也云吃茶去 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曰: 吃茶去!
首页
Click here 

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弥勒下生经》佛告舍利弗:弥勒上生兜率天后,当四大海水逐渐减少到三千由旬,大地平坦如镜,树高三十里,人身高十六丈,寿命高达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下生人间,出家学道,在龙华树下,成就正等正觉。
舍命念佛 佛必不舍
宋朝 莹珂法师 破戒怕堕地狱 忏悔发愿 念佛三天三夜 梦见阿弥陀佛告诉他 还有十年阳寿 命终会来接引。莹珂要求 十年寿命不要 盼即刻往生 免再造业。佛允三日 接引往生。
3455168
Click here 

人寿十岁身高一乍手
大迦叶鸡足山入定,直到弥勒佛降世之时,亲自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交给弥勒佛。阿难告诉阿闍世王,大迦叶以神力护持色身,直至弥勒佛及九十六千万弟子围绕来至此处,尊者色身将现於弥勒佛诸弟子前。
三大阿僧只劫
「三大阿僧只劫」喻修行成佛之年时。菩萨五十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共四十位,为第一阿僧只劫。十地之初地到七地,为第二阿僧只劫。十地之八地到十地,为第三阿僧只劫。第十地是圆满佛果
三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尼采,大白天提著灯,大街小巷找不到上帝。阿含经云 "此灭故彼灭" 。内心没有的,心外也不会有。而内心已经有的,也未必找得到。慧可说 "觅心了不可得"。达摩: 我已经帮你安了。
首页
Click here 

一米胜须弥
佛陀开示:「无二之性,即是实性。稻穗经过播种、灌溉、施肥、到收割。累积了心量与辛劳才能成就一粒米。它所蕴含的功德是无量的,正如同那件裤子是贫苦夫妇唯一的财物、全部的家当,它所包藏的心量也是无限的。
首页
Click here 

楞严咒心读音
塔缔阿陀。(←起头语仅念一次,以下重复念) 嗡姆。阿那雷。阿那雷。维夏嗲。维夏嗲。维也啦。哇迦啦。达雷。班达班达尼。哇迦啦啪尼。啪特。虎姆。特隆姆。啪特。殊哇哈。
首页
Click here 

虚妄中守住一份纯真
总是叮咛老友,务必放下万缘,一心念佛。现世业报事小。堕入三途,万劫难复事大。持续造业,持斋供养起不了作用。如果不再造业,一心念佛,必能往生极乐,免堕三途。成佛之后,重返娑婆,残缘示现。善莫大焉。
首页
Click here 

十大弟子菩萨圆通法门
阿弥陀经 经首之大阿罗汉弟子 舍利弗 眼识圆通 智慧第一 代佛说法 内财布施 先佛涅盘 。目腱连 识大圆通 神通第一 于兰盆经缘起 渡母离饿鬼道 死於乱石 。迦 叶 法尘圆通 头陀第一 初祖 佛分半座 印心 集结经论 鸡足山
首页
Click here 

龙树菩萨
佛授记 佛灭度七百年后,有龙树菩萨来到人间宣扬佛法。《摩诃摩耶经》正法於此,便就灭尽。。。七百岁已,有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燃正法炬。《入楞伽经》於我灭度后,南天竺大国,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住欢喜地,为人说法,能破有无见,往生安乐国。
首页
Click here 

善根
有人来出家。佛云 此人无量劫前是柴夫 山上遇到一只老虎 急忙爬到树上 喊了一声南无佛。今日机缘成熟 特来出家。阿罗汉弟子神通观察此人善根尚未具足 佛的大圆镜智见一切义。能生善法之为善根。出家是善法 善根已然具足。大智度论: 无有三毒。厌离三界、无恚三苦、了知诸法
首页
Click here 

蕅益大师
蕅益大师 莲宗九祖。是天台宗一位大成就者 通禅宗 华严宗 法相宗。大师五十六岁大病发作 痛烈尤巨 长日无法坐卧进食。不怨天尤人 不疑因果。唯称佛名 求生净土。大师记下当时的念佛心境
首页
Click here 

六字名号大名师
"南无阿弥陀佛" 就是最好的开示 这六个字就是大名师 是正因正缘。佛比喻闻法之正因正缘值相遇 比从兜率天降下一粒芥子投针锋还难。南无阿弥陀佛 是针尖上的一粒芥子。此六字一直伴着衆生的慧命。
首页
Click here 

众生离苦登彼岸
"苦"字在脸上 时刻提醒我们诸行无常。心无内外 众生亦无你我。观世音言 与十方如来同一慈力 与十方众生同一悲仰。牢记初哀 为众生慧命找出口 为众生传递如来妙音。
首页
Click here 

忆佛念佛忆亡母
妈卧床10年的身教 给了我无比珍贵的人生历练。苦空无常 生老病死 都是爱 都是学习。望著妈的端祥容貌 我高唱着佛号 庄严佛恩母恩 感受弥陀慈力灌顶。会牢牢记住妈的约定 我走的时侯 妈一定会来接我。同生极乐国。
首页
Click here 

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 经兆载永劫 发四十八愿 满足因行成佛 号阿弥陀 国名极乐。梵文原意: 「阿弥陀」是无量光寿。「佛」是觉者。佛的本愿,念佛人往生极乐国,每个人都是无量光寿觉者,与阿弥陀佛没有两样
首页
Click here 

楞严经 楞严咒心
楞严经乃龙树菩萨自龙宫取得。昔日国王专用尽止外流。有心人设法将此经引渡到中国,屡次失败。天台宗智者大师设拜经台,历18年还是无法亲睹此经。最后由印度高僧东渡中国,诵出此经付译。实值武则天「开经偈」之后。愿解如来真实意,尽在此经。
首页
Click here 

菩提无住谱妙心
佛本无心 此之谓妙心 为衆生故。佛云 国人有大愿为菩萨者 我以威力 令彼教化一切衆生。深受感动。眼前遍处皆净土 花草无不佛法僧。长年妙音禅修 悟得卍腾心法 自谱妙心 为衆生释疑业力 调适业力 布达佛的智慧 是余生志业。
首页
Click here 

闻性已然梵音起
常年妙音禅修 佛号遍处 经常听到耳根传来优美乐曲 鸟鸣水流亦然。初闻之时 曾记下一首阿弥陀佛童歌 供养村民。海边山下 月琴伴奏 弥陀念弥陀 风火家人 无比温馨。成立儿童唱佛会 是余生志业。
首页
Click here 

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 经兆载永劫 发四十八愿 满足因行成佛 号阿弥陀 国名极乐。梵文原意: 「阿弥陀」是无量光寿。「佛」是觉者。佛的本愿,念佛人往生极乐国,每个人都是无量光寿觉者,与阿弥陀佛没有两样
首页
Click here 

梦里放生消宿业
某日夜梦饲养鸟群 出家师父示我 将鸟只放在掌上 小鸟展翅之前会先登腿 只要把手掌放低 鸟儿就无法飞离掌心。我把笼里的小鸟一只一只拿出来试 小鸟也就一只一只的飞走了。
首页
Click here 

闻香落泪衣毛起
昔日病重命危 善知识劝导念佛求生极乐净土 不是信与不信的问题 而是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半年后病情开始好转 闻到奇特净洁香味 历久不去 不自禁落下了眼泪。向师父等分享念佛心得时 衣毛为之竖起。
首页
Click here 

通身靠倒百病除
通身靠倒 精进念佛 与佛同愿 与圣同行 唯此一途。不到一年 病情痊愈。不少人问我,我的病是如何好的? 西方人都会说: God knows.(天晓得)。我只能告诉他们,我这一年来的起居作息,日间公园绕佛,晚间睡前念佛,清晨三点静坐念佛。通身靠倒「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
首页
Click here 

忏悔业障诉弥陀
看了广钦和尚开示录 不畏生死一心向道的精神 才是真正的忏悔业障。广钦和尚 只念南无阿弥陀佛 临终前 一句总颂 一句无来也无去 无代志 铭刻在心。勉励自己向道 从忏悔业障开始 余生归命南无阿弥陀佛。
首页
Click here 

佛不问自说经
佛说阿弥陀经
佛在只园,与比丘菩萨诸天大众俱。无问自说,告舍利弗:称赞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依正功德,劝人发愿求生。但以执持名号为行。复引六方各恒沙佛,出广长舌,劝信流通。今时丛席皆奉之为晚课。真救世神宝,圆顿上乘也。
佛在只园,与比丘菩萨诸天大众俱。无问自说,告舍利弗:称赞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依正功德,劝人发愿求生。但以执持名号为行。复引六方各恒沙佛,出广长舌,劝信流通。今时丛席皆奉之为晚课。真救世神宝,圆顿上乘也。
首页
Click here 

造物主与佛的对话
佛涅盘前 问造物主大梵天王12个问题。造物主无法作答 坦言自己无智邪见。 造物主反问佛 所有世界 一切众生 是谁所作 是谁所化? 佛言: 所有世界是业所作 是业所化 一切众生 是业所作 是业所化 业力所生。有业、有法、和合因缘。故有众生。
首页
Click here 

虚妄中守住纯真
总是叮咛老友,务必放下万缘,一心念佛。现世业报事小。堕入三途,万劫难复事大。持续造业,持斋供养起不了作用。如果不再造业,一心念佛,必能往生极乐,免堕三途。成佛之后,重返娑婆,残缘示现。善莫大焉。
首页
Click here 

当下最美 I see what you do not see
一位小朋友毫不犹疑举手说: 「我见过耶稣」。
牧师很惊讶的问: 「在那里见过?」
小朋友: 「我手上这张卡片上就有啊」
心的距离,比转个圈的撞见还短。当下最美。
牧师很惊讶的问: 「在那里见过?」
小朋友: 「我手上这张卡片上就有啊」
心的距离,比转个圈的撞见还短。当下最美。
首页
Click here 

打铁人手上的疤痕
有三个年青人同时去拜师学习打铁。他们都很认真的学。不到一年,相当自满,认为已学无可学,於是他们向师父表白,要求提前毕业。师父告诉他们,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秘诀,必须等到三年期满才能传授。
首页
Click here 

背姑娘过河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过了些时日,徒弟一直闷在心里,终於提起勇气问师父:「出家人勿近女色,师父那天背著姑娘过河,是否有违佛门清规?」师父说:「我背著姑娘,早就已经放下。你没有背她,为何到现在还放不下?」
过了些时日,徒弟一直闷在心里,终於提起勇气问师父:「出家人勿近女色,师父那天背著姑娘过河,是否有违佛门清规?」师父说:「我背著姑娘,早就已经放下。你没有背她,为何到现在还放不下?」
首页
Click here 

寒山拾得
寒山问: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 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首页
Click here 

一业一菩提
一心揽万法,一念动三千。五口一处心,三点一撇勾。
短缘滋善根,广缘是菩提。无佛魔是佛,佛在魔也佛。
自本一一切,体性皆如如。此身乃方便,何来生与灭。
菩提遍虚空,无物不说法。一沙一如来,一尘一大千。
起心动念处,消业从根除。此念不当生,消念待何时。
一念万里云,善悪轮回因。无处不说法,当来两处息。
短缘滋善根,广缘是菩提。无佛魔是佛,佛在魔也佛。
自本一一切,体性皆如如。此身乃方便,何来生与灭。
菩提遍虚空,无物不说法。一沙一如来,一尘一大千。
起心动念处,消业从根除。此念不当生,消念待何时。
一念万里云,善悪轮回因。无处不说法,当来两处息。
首页
Click here 

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舍,舍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苦恼。
首页
Click here 

明心见性
从妄心里找到真心,而无真妄,即现真如本性。六祖闻金刚经见性,是顿悟。「见性」指引出现在涅盘经。经由返照或禅定两种方式,得以见性。返照依顺逆观十二因缘。禅定依三十七道品、守无上戒。成佛须具足根本智、后得智,圆满华严十地。
首页
Click here 

四禅八定
〔色界四禅〕或色界四定。
初禅 无忧无欲。消除种种烦恼欲念。
二禅 外喜。无观无觉、不寻不伺。禅悦生起,心灵洞彻。
三禅 内乐。心平气和,心中流出绵绵妙乐。
四禅 安稳。心灵湛然,寂静如明镜离垢,照见万事万物。
初禅 无忧无欲。消除种种烦恼欲念。
二禅 外喜。无观无觉、不寻不伺。禅悦生起,心灵洞彻。
三禅 内乐。心平气和,心中流出绵绵妙乐。
四禅 安稳。心灵湛然,寂静如明镜离垢,照见万事万物。
首页
Click here 

十二部经
〔长行〕以散文直说,不限字句,说文种类长,故名长行。
〔重颂〕宣说於前,再以偈颂结於后,故名重颂。
〔孤起〕不依前面说文的意义,单独发起的偈颂。
〔因缘〕见佛闻法,或佛说法教化的因缘。
〔本事〕佛说各弟子过去世的因缘。
〔重颂〕宣说於前,再以偈颂结於后,故名重颂。
〔孤起〕不依前面说文的意义,单独发起的偈颂。
〔因缘〕见佛闻法,或佛说法教化的因缘。
〔本事〕佛说各弟子过去世的因缘。
首页
Click here 

念佛三昧 vs 禅定般若
轮转六道容易造业,随时都会退转。出离也好,究竟也好。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示净土捷径。六百万年之顷,弥勒佛降世龙华三会。此间。人寿十岁,身高一乍手。生老病死。罪福因缘。善知识是唯一关键。
首页
Click here 

三十七道品
(长阿含经) 我以此法,自身作证,成最正觉。谓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支、贤圣八道。汝等宜当於此法中,和同敬顺,勿生诤讼。同一师受,同一水乳。
首页
Click here 

佛重要说法年程表
29岁 出家。
35岁 成道。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说四谛法。
36岁 王舍城为国王说法。王舍城长者奉献精舍。
37岁 像头山为龙王鬼神说法。
38岁 舍利弗和目犍连归依。迦叶归依。1250大阿罗汉具。
39岁 制定淫戒。
40岁 制定盗戒、杀戒、妄语戒。为父王说法。为僧众说《殃掘摩罗经》。
35岁 成道。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说四谛法。
36岁 王舍城为国王说法。王舍城长者奉献精舍。
37岁 像头山为龙王鬼神说法。
38岁 舍利弗和目犍连归依。迦叶归依。1250大阿罗汉具。
39岁 制定淫戒。
40岁 制定盗戒、杀戒、妄语戒。为父王说法。为僧众说《殃掘摩罗经》。
首页
Click here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 条目
楞严经菩萨声闻证悟之二十五种方法。
佛圆明、菩萨圆通、天人鬼道神通。圆通,圆满融通。
二十五。即: 六尘、六根、六识、七大。
01音声,憍陈那等声尘圆通。
02色因,优波尼沙陀比丘色尘圆通。
佛圆明、菩萨圆通、天人鬼道神通。圆通,圆满融通。
二十五。即: 六尘、六根、六识、七大。
01音声,憍陈那等声尘圆通。
02色因,优波尼沙陀比丘色尘圆通。
首页
Click here 

迦旃延梵文偈
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
圣中之圣是大觉佛陀
被无明所染的谓之愚者
能灭诸烦恼的谓之智人
修道除贪瞋痴即离垢秽
能完成戒定慧即证湼盘
有我法执着者沉溺在生死海裏
证缘起法性者逍遥於解脱国中
圣中之圣是大觉佛陀
被无明所染的谓之愚者
能灭诸烦恼的谓之智人
修道除贪瞋痴即离垢秽
能完成戒定慧即证湼盘
有我法执着者沉溺在生死海裏
证缘起法性者逍遥於解脱国中
首页
Click here 

悟达国师 人面疮
人面疮说:你既然读过,应该知道袁盎杀晁错的事。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错就是我。当时你向皇帝进言,害我被腰斩。此深仇大恨,我累世都在找机会报复。但十世以来,你一直是深修的僧人,我苦无报仇的机会。这次因为你座上皇上御赐的香坛宝座,起了名利我慢之心,我才有机会乘虚而入,抱复寻仇。
首页
Click here 

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道生和尚被逐出寺院之时,於苏州虎丘山,聚石为徒,
对石众讲到「一阐提皆具佛性」时,问石众:「我所说的
法是否契合佛心呢?」石众都为之点头。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因而传开。比喻对顽固之人
感化之深,令之折服。
对石众讲到「一阐提皆具佛性」时,问石众:「我所说的
法是否契合佛心呢?」石众都为之点头。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因而传开。比喻对顽固之人
感化之深,令之折服。
首页
Click here 

光目女
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等正觉。《地藏菩萨本愿经 光目女大愿》
首页
Click here 

情与无情 同圆种智
五识转为「所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
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而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
此四智即是一切种智。前七识有情,第八识无情。
共同成就佛地一切种智,亦名「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佛化身菩萨渡众,也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而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
此四智即是一切种智。前七识有情,第八识无情。
共同成就佛地一切种智,亦名「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佛化身菩萨渡众,也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首页
Click here 

三千大千世界
如日游行,照诸世界,乃至千日千月,照千世界…
千须弥山…千阎浮提…千三十三天…千兜率天。。。
是名小千世界。《杂阿含经》
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
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大智度论》
千须弥山…千阎浮提…千三十三天…千兜率天。。。
是名小千世界。《杂阿含经》
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
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大智度论》
首页
Click here 

鹦鹉的心法妙传
有一天妇人回到家的时候,鹦鹉突然改口向妇人说「阿弥陀佛」,妇人也很惊喜的回应一声「阿弥陀佛」。天天如此,妇人也就习惯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就是那么简单、自然。
首页
Click here 

广长舌相
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南西北下上诸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首页
Click here 

阿弥陀经大阿罗汉圆通法要
摘自楞严经二十五圆通。
六尘 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根 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识 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七大 指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
六尘 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根 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识 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七大 指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
净土年谱
佛授记:《楞伽经》於南天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摩诃摩耶经》有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燃正法炬。
首页
Click here 

针尖上的芥子
佛法难闻,如兜率天掉下一粒芥子,刚好停在针尖上。「南无阿弥陀佛」无异是针尖上的那一粒芥子。无关宗教信仰、时节久近、祸福多寡。信愿称念,佛必来迎。确保善终,授证如来。
首页
Click here 

念佛人有没有中阴身
神识等同一般所说的灵魂。中阴身是介於死亡后投胎前之间的中继生命。神识离一分,中阴生一分。中阴身生成后,每7日内死亡一次,最多不会超过七次,总计七七49天。
首页
Click here 

观无量寿经 缘起
佛授记「阿闍世从文殊忏悔,得柔顺忍。命终,入宾吒罗地狱,即入即出,生上方佛土,得无生忍。弥勒出时,复来此界,名不动菩萨,后当作佛,号净界如来。」《普超经》
首页
Click here 

宝髻如来 护生咒
我先曾於空闲林处,见一苾刍读大乘经,说十二缘生甚深法要。又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宝髻如来名者,即生天上。我今当为是十千鱼,演说甚深十二缘起,亦当称说宝髻佛名。然赡部洲,有二种人:一者深信大乘,二者不信毁呰,亦当为彼增长信心。《金光明最胜王经》
中阴身 vs 念佛人
上品上生。自见其身乘金刚台。(具足三心、读诵大乘、修行六念) 上品中生。自见坐紫金台。(善解义趣、心不惊动) 上品下生。自见身坐金莲华。(不谤大乘、发无上道心) 中品上生。自见己身坐莲华台。(修行诸戒、不造五逆) 中品中生。自闻空中有声。(持具足戒、威仪无缺)
首页
Click here 

袁了凡 改造命运
了凡四训包括四个章节:一、立命之学 - 命运可以靠自己创造。二、改过之法 - 从小过开始改起。三、积善之方 - 隂德重於阳善。四、谦德之效 - 修慧重於修福。
首页
Click 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