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老人梦游集
但只了知自心即是一乘,若悟诸法但有假名,便是真实工夫。。三界梦宅,浮生如梦,逆顺苦乐,荣枯得失,乃梦中事。(憨山老人)
憨山大师。禅净双修,喜好华严经。年十九出家,修《法华经》四月即能背诵。也修习《四书》《易经》及古文诗赋,擅长写诗作文书法。著述宏富。门徒将之汇篇成了《憨山老人梦游集》。憨山大师劝世文(醒世歌)
广为流传。
憨山德清大师 (1545-1623)。明朝安徽人。
.12岁入佛门。19岁出家。先修禅法,后修净土念佛法门.。
.28岁。喜爱山东憨山之秀峰。以憨山自名。太后赐海印寺。
.50岁。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
.55岁。获准回青岛崂山海印寺。
.78岁。沐浴更衣。念佛。端坐而逝。获金刚不坏肉身。
大师向云谷禅师请教修禅要领。云谷告知「一心念佛」。弥勒菩萨於梦中对大师开示: 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大师示众一心念佛,有如下之对话:
师: 你们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切实念佛。
问: 和尚不示一言,何以遵行?
师: 金口所宣,当成故纸,我言何用。
念佛不留一字。契缘尤甚。大师圆寂前召集大众围绕念佛,佛声一停,大师即对大众说:「你们不要惊惶,应当依佛制度,不得披麻服孝,勿得悲哭。你们要一心念佛。」
心本无生因境有,假借四大以为身。(毗舍浮佛偈)。六道轮回只不过是从一个梦境转换到另一个梦境。梦醒也只不过是顿然一念之间。
南无阿弥陀佛
大漠 d’amor LL
憨山老人梦游集
但只了知自心即是一乘,若悟诸法但有假名,便是真实工夫。。三界梦宅,浮生如梦,逆顺苦乐,荣枯得失,乃梦中事。(憨山老人)
憨山大师。禅净双修,喜好华严经。年十九出家,修《法华经》四月即能背诵。也修习《四书》《易经》及古文诗赋,擅长写诗作文书法。著述宏富。门徒将之汇篇成了《憨山老人梦游集》。憨山大师劝世文(醒世歌)
广为流传。
憨山德清大师 (1545-1623)。明朝安徽人。
.12岁入佛门。19岁出家。先修禅法,后修净土念佛法门.。
.28岁。喜爱山东憨山之秀峰。以憨山自名。太后赐海印寺。
.50岁。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
.55岁。获准回青岛崂山海印寺。
.78岁。沐浴更衣。念佛。端坐而逝。获金刚不坏肉身。
大师向云谷禅师请教修禅要领。云谷告知「一心念佛」。弥勒菩萨於梦中对大师开示: 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大师示众一心念佛,有如下之对话:
师: 你们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切实念佛。
问: 和尚不示一言,何以遵行?
师: 金口所宣,当成故纸,我言何用。
念佛不留一字。契缘尤甚。大师圆寂前召集大众围绕念佛,佛声一停,大师即对大众说:「你们不要惊惶,应当依佛制度,不得披麻服孝,勿得悲哭。你们要一心念佛。」
心本无生因境有,假借四大以为身。(毗舍浮佛偈)。六道轮回只不过是从一个梦境转换到另一个梦境。梦醒也只不过是顿然一念之间。
南无阿弥陀佛
大漠 d’amor LL